深圳40周年有什么利好?投资热潮悄然而来!
10月份,对于深圳来说,大概是今年最让人心中激动人心的月份。
就在上周,深圳人等了n多年的深圳特区40周年大礼包终于来了,这个大礼包可以说是去年“818”的升级版。
内容涉及甚广,包含土地、教育、人才、医疗、金融、知识产权等各个方面,为深圳的“二次开放”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!
深圳首批授权事项清单发布 :
40条授权事项包括六个方面,其中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13条,营商环境方面8条,科技创新体制方面6条,对外开放方面7条,公共服务体制方面3条,生态和城市空间治理方面3条,各条中明确了改革事项的主要内容。赋予深圳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。
1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
这是最能体现改革广度和深度的领域,共有六个方面的改革部署,涉及土地、劳动力、资本市场、技术、数据和要素市场化后的评价贡献机制,也就是报酬机制。
2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
这里有三个方面的举措,既有涉及进一步开放能源、电信、公用事业、交通运输、教育等一批领域,还要建立一系列知识产权保护和惩罚体系。特别是要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特区立法。
3完善科技创新环境制度
这里有两个方面的举措:涉及科技科研领域一直呼声强烈的改革和国际化引才用才制度。
4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
这里主要结合自由贸易试验区成果和粤港澳大湾区优势,在涉外商事法律、金融业和航运业领域有一系列与国际适度接轨的安排。
5完善民生服务供给体制
在医疗、教育、社会保障和文化体育运营上,国家和广东省都将给予深圳更大的管理权限。
6完善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体制
这里有很多以市场经济手段探索生态文明新路的一系列创新性安排,包括海陆空天地的整体开发利用。
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
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强调,要素特别是中高级要素的自由流动、优化配置、高效利用,依托于高标准、高质量的制度政策环境。
根据方案,在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基础上,制定深圳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清单,放宽能源、电信、公用事业、交通运输、教育等领域市场准入。进一步放宽前沿技术领域的外商投资准入限制。开展新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试点等。
这是非常大的一个闪光点,称得上史无前例。“这将促进深圳更好吸引外来投资,以及人才和技术等高端要素。”王一鸣说。
这是因为在这里头释放出来的一个信号,便是深圳市将“全域”自贸区化,其自贸区范围将不仅拘泥于前海蛇口片区,反而是整个深圳市都是变成自贸区(指项目投资领域)。
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
以规则衔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,完善法治领域跨境协作机制,扩大金融业、航运业等对外开放,推动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金融规则体系……一系列开放举措备受关注。
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指出,当前深圳发展面临新的国际环境,既带来新的挑战,也面临新的重大机遇,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,提升国际化水平。方案突出强调要加大制度型开放力度,以制度优势吸引全球高端要素集聚,推动深圳向打造全球标杆城市迈进。这些重大改革举措,将为深圳开放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。
从1981年深圳发出新中国第一张外资企业营业执照到今天,深圳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9万家,累计吸收合同外资近3000亿美元。今年1至7月,全市实际使用外资近49亿美元,势头不减。这背后,既有当下开放环境的引力,更离不开对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期。
在过去40年来,我国一直在深化改革对外开放,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。外商投资看上我国巨大的未来发展红利,蜂拥而至。凭借优越的开放政策环境,深圳成为名副其实的“创业之都”。数据显示,2015年,深圳商事主体有214.1万户;2015至2020年,深圳商事主体总量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0%以上,5年间商事主体总量增加了100多万户。
应对深圳新变局,抓住发展机遇
深圳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精神,正是在创新精神的驱动下,40周年以来,创新驱动了经济发展,促进了社会进步,对各类新兴企业和社会其他领域的建设作出了不朽的贡献,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充当了舵手的身份,引领着这艘时代巨轮不停向前航行。
在深圳这个大舞台中,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,各类人才发挥自身潜能,与时俱进,积极创新,让更多的人成就了事业与财务自由。
对于投资者来说,未来深圳的资本市场建设也将在全国先行先试。这次清单提出要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落地,推出深市股指期货,不断丰富股票股指期货产品体系;完善创新企业境内发行上市制度,强化创新企业信息披露,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等。
40岁的深圳,通过自身的发展,获得了更高的定位,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所以,国家不断给深圳利好是可以预期的,深圳的地位也会不断提高。
在各项利好深圳的政策不断叠加下,我们可以预料,未来的深圳,将更加的耀眼。深圳投资潮悄然而来,将会吸引更多的人才、资源流入到这个城市。